《贾想II》收录贾樟柯从2008到2017年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
采用问答形式对笔记进行整理,部分笔记后有批注和浅薄思考。
1.在北影的生活怎么样?
“上电影学院时已经23岁了,同级的大部分同学都高中刚毕业,他们和我相差五岁”
“我没有了呼朋引伴的热情,甚至没有兴趣去运动”
“觉得自己老了,晚上自习室成了最好的去处,那里可以抽烟”
“每一次拿着笔面对白纸,思绪就不由得回到家乡,那遥远的汾阳”
“学校熄灯以后,我们翻墙出去,在宽街一带的小酒馆里吃爆肚,喝二锅头,侃艺术,憧憬未来,捕捉似有似无的爱情,不愿睡觉,直到黎明到来”
(中学去迪厅,大学去撸串,死性不改)
2.“小武”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终于写下一行字:“靳小勇的朋友,胡梅梅的傍家,梁长友的儿子,小武”。这片名的笔法学自“文革”时候的《人民日报》文章,当时揪出“反动派”要抓住他的人脉,而这变革时代,变革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片名虽好,但长了一些,最后把前面的定语划去,只留下人名:小武。
(“致敬”文革,反映现实)
3.为什么会有“故乡三部曲”的想法?
到底难脱革命文艺青年的好大喜功,想想《小武》和《站台》都是关于我家乡的故事,便琢磨着再拍一部,凑个“故乡三部曲”,远的学一下高尔基,近的学一下巴金。
(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4.摄影机面对工人师傅的时候,他们激情澎湃的讲述都是关于别人的,总是说自己的故事很平淡。这是为什么?
“在过去,每个工人都认为自己处在集体里面,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曾经为了让国家富强,个人幸福而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但五十年来我们为这个试验而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从土地的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集体主义到个人”“把话题带入到个人的讲述,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
(中国人往往表现得含蓄内敛,因为儒教文化就是这样教的。我们的诗歌要求用各种意象来表现思绪。我们的再三推辞可能是“接受前的谦虚”。恋爱中的女孩问男孩“口渴吗”,实际上是自己渴了。当然,也有集体主义时代抹杀个人特性的遗存风气所在。)
5.文革结束后,一些香港电影进入内地,这对你们这一代人有何意义?
“1949年后,新政府提倡无神论,风水阴阳、鬼怪、狐狸精、民间传说…所有东西诸如此类的都被禁止。但当《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章节被演绎成电影《画皮》,作为香港电影引进内地之后,却衔接起了我们这一代人与被割裂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香港电影弥补了我这一代中国观众知识结构的不足。让我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同时,学会了尊重世俗生活和人们的娱乐需要,而这些东西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最缺乏的。”
6.能介绍你的一些日本朋友吗?
“1998年,我带着我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小武》去柏林电影节,认识了市山尚三先生和藤冈朝子女士”
“这十几年里,一直承蒙北野武事务所支持我拍片,东京来来去去,每次都是小坂(小坂史子)翻译”
“在电影的王国里,去电影节是我们走亲戚的方法”
7.在县城的时候做了哪些“艺术”?
“1986年,我迷上了录像厅…这一年,我恋爱了,早晨五点就等候在她家门口”
“1987年我爱上了写诗”
“1988年,迷上了霹雳舞…这一年,我起艺名‘阿伟’,夏天跟一队走穴的人演出”
(霹雳舞让我想起庞麦郎。阿伟这个名字起得好,预言了今天的awsl)
8.你怎么评价杨德昌的《一一》?
“《一一》做到了,杨德昌告诉我们:一部电影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一部电影也可以囊括中国社会的全部。杨德昌在《一一》里找到了观察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钥匙,那就是人际关系”
“我很的很后悔,在釜山没有跟他打招呼,没有亲口对他说‘杨导,我喜欢你的电影!’”
9.你怎么看江湖名号?
“豹子头”“小旋风”“玉麒麟”这些名字听起来就来劲。再看看自己班上的同学,不是建军就是爱国。
“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江湖早就被灭了,也就没有了江湖名号。“老王”“小李”这么称呼着大家也自得其乐,反正我们都是党的人,面目模糊也就认了。不像春秋战国时代,贩夫走卒里面多的是胸怀天下之士,他们砍着柴分析着各国形势,种着田琢磨着百家哲学,他们随时准备着改变世界。我们的古人好像不太会自我贬低,无论是士农工商,只要是大丈夫就不是小人物。”
(这里本质上还是在讲无产阶级专政之后的集体化。感性的文字流露出怀念江湖的情绪。后来科长拍了一部《江湖儿女》,好片!)
10.在多伦多宣发《海上传奇》的时候,你和别人吵架了?是怎样的经过?
“遭遇了年轻的‘爱国者’。”(链接)
“他们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命运,这其实是畸形的爱国主义。脱离人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海上传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纪录片来揭揭伤疤?新闻报道中尚且有记者揭露阴暗面。说到底是有部分人害怕中国的阴暗面被外国人知道。我们认为,不单单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展友好邦交,树立大国形象,更要承认自身不足,并表现出进取的态度)
11.你认为不该迷信制度,并且应该通过“文化”进行改变?
“经过80年代的人,都经历了制度的变革给中国带来的转变,因此我们迷信制度,以为由体制变革带来的生活的可能性是无穷的。我们总是把改变生活的愿景被动地寄托在体制自身的改变上,事实上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或许我们应该首先改变我们的文化,进而带来生活的改变。”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主义文化达到高潮;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中其实还是集体主义文化占据上风。得益于此,98抗洪、南方冰冻、汶川地震和2020疫情都可以极大调动人民力量,发挥制度优势。随着大锅饭时代远去,个人主义文化慢慢丰满羽翼,但目前未能与集体主义文化抗衡。在建国一百年之时和之后会怎样?值得思考)
12.怎么看“第六代”?
“从90年代开始,是谁用自己独立的精神,用怎样的努力在官方话语空间之外,开始有了个人的诉说。今天,整个社会可以讨论普通人的尊严。这些是不是得益于一大批“第六代”导演持之以恒地关注中国底层社会,呈现边缘人群,而呼唤给这样的人群以基本的权利?”
“变革的时代,还有更多的人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是哪些电影一直在注视着这样的人群,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去关注弱势群体?这种力量部分来自“第六代”导演的作品。”
13.你之前电影也凶狠,但那种凶狠是捕捉内在的失落和绝望,但是最终没有把那种失望和绝望全部爆发出来,而在《天注定》里恍如洪水猛兽般就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切的沮丧感就变成了暴力。
“因为这是建立在我过去的电影基础上,从《小武》到《海上传奇》…我自己的表达一直是含蓄的,隐忍的,但到了《天注定》,我个人心态发生变化了,我也不愿意再拍一个含蓄的电影。我觉得现实让我想拍一个决绝的,就和我的电影人物一样,充满了破碎的可能,不顾一切地拍摄,我需要这种美学,在创作的时候没有隐忍。中国社会的暴力因素(当时的周克华案、富士康跳楼事件等)也能引发出我这个暴力的萌芽,只不过我没有砍人,我就不顾一切地拍了别人砍人,我要进入他们的世界,进入他们不能隐忍的那一刻的时候,我的摄影机也不应该隐忍了…”
(基于这部电影,我愿把贾樟柯称作中国一位伟大的新闻记者)
14.《山河故人》每个章节拍摄所用的画面比例都是不同的。这些画面比例意味着什么?
《山河故人》有三种画幅:1999年是1:1.33;2014年是1:1.85;2025年是1:1.39.我想这个电影应该用三个画幅表现三个不同的时代。
15.你的高考总成绩是307。
“虽然之前对高考毫不介意,但这的确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它用一个数字,断绝了你的希望,也用一个数字,把你留在了原来的生活之中。”
“高考给人带来上升通道,也毫不掩饰地把人的命运分化。像我这样的小镇青年,该怎么办?我竟然开始思考这样宏大的问题,那一夜我久久难眠。”
“人世间的欢乐与哀愁,远远比高考307分的数字更重要,也比那几本教科书里呈现出来的世界更丰富,这是我的日常,是我们必将经历的生活。”
(化身“励志讲师”)
16.你(高中时)喜欢去旱冰场。
“在那里会发现那些比我更年轻的孩子的爱情,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比旱冰场更能让他们手挽手。我能辨识谁是第一次约会,谁跟谁已经有了亲密的身体接触。我会观察到那些不安的少女心:如果你看到一个女生手腕上系了一条手绢,你就能确定她是一个同样渴望爱情的孩子。至于为什么,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