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根

杨文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本书第十五章第二节末尾,本迪克斯写到 “在这里,我需要根据‘社会’与‘政治组织’的区别来概述一下前面的论述,因为这种区别是韦伯全部著作的基本主题”。我斗胆依据这一章节来总结一下“韦伯全部著作的基本主题”(其实说是韦伯的“社会观”更合适)吧:

1,区分了社会与政治组织: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关系。前者是源于最广泛意义上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这种联系产生于被认为在理智上、感情上和习惯上追求“理念旨趣或物质利益”的行动。此行动引致不同“地位团体”间的权力竞技);后者则是基于对“正当秩序”与正式组织的共同信念的社会关系。前者体现在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印度、巴勒斯坦,以及西欧),后者体现在他的政治社会学研究之中(卡里斯马型、传统型、法制型)。

2,强调社会与政治组织的相互作用:韦伯把社会与政治组织当作既互相依存,又各自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领域。具体而言,【社会中的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形成了影响权力分配的群体,但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并不能充分说明持久的政府结构。另一方面,政府的权威依赖于行政组织和人们对该权威正当性的信念,而后者又影响到多重社会关系,但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也不能说明社会内部利益的异同。】

本书豆瓣链接: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豆瓣)


分享最近的一个体会,不一定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至少能够说明当下中国一些农村地区农民的状态。四个词十二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超越城市,对接全球,回到村庄。

More...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河南大学出版社)一书译序。

(8)

文化是什么?威廉斯没有对上百个定义作辦析和分类,而是从文化不仅体现为成果而且也体现为发展矛盾这一点说起。在他看来,“社会”、“经济”“文化”这些后来才出现的历史系统表述,不但“随着不断变化的历史经验发生着交互作用”,而且原本在形成过程中就孕育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难,后来的理论发展怡恰由此生发。

威廉斯认为,文化理论的总基点应当是由维柯最早提出而马克思主义重新加以强调的“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威廉斯曾用一种辦证的系统方式梳理出文化的三层定义:一、人类的一种完善过程;二、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三、整体的生活方式。前两层显然是指精神生活和艺术方面的业绩,后一层才是他最为看重的。不过,他也看到这种相互联系补充的定义引发了巨大的理论分歧。马克思主义的决定性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也留下了新的难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文明社会(市民社会)的批判,强调人们是通过生产自身的生活方式来创造人自身历史的,从而克服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发现了社会与经济之间的构成关系。物质的历史第一次被纳人整体历史之中。然而,留下的难点是将文化从社会物质生活中分离出去,文化被看做是由物质历史所决定的次生性的上层建筑。结果,文化作为构成性的人类过程这一意义则被某些人以唯心化的方式加以发展了。到了20世纪,他们甚至以此来排斥和压抑马克思主义。威廉斯的反思和论述便由此起步。

More...


近日把博客从 Wordpress 迁移到了 typecho,做个学习 markdown 语法的笔记留作备用。

参考了文章:
https://wangrufei.com/archives/226/
https://markdown.com.cn/basic-syntax/

More...


最近和文字与田野读书会一起读了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一书,具体文本是2020年当代世界出版社的版本。本文是我在阅读时对第三卷做的详细读书笔记,结合了大卫哈维的《新自由主义简史》一书。与大家分享。参考了江绪林老师在豆瓣上的读书笔记,向他表示敬意。

More...


2021年夏天,河南暴雨之后,我先后到郑州、巩义、洛阳和新乡,最后抵达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在城市最东边的飞机航线下,参观了这个独特的博物馆。博物馆于2023年5月拆迁。我将那天拍摄的一些照片上传到博客,以作留念。

More...


最近复旦车协来找我要一些当时骑行独库公路的照片,用于微信推送。听说他们这个夏天要组织去骑行独库公路,现在打算用这些照片制作召集帖。于我而言,刚好趁这个机会,稍微挑选了几十张照片,把这些照片放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
  • 时间:2019年8月
  • 路线:奎屯-库车-民丰
  • 里程:1100公里左右
  • 特色:翻越天山,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