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根

杨文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终于详细了解了梁漱溟先生思考与实践的一生,这也是我好久以来再一次读的一本传记。除了像一般传记那样以超时空的视角描画和比照人物,这本书还是在与主角保持微妙距离的状态下写成的——书中叙述了梁漱溟先生思想体系的内容及其转变过程,其中不乏作者大胆的基于材料考证与心理学的推测和判断——但这些也在出版转年两人的会面中得到印证。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梁漱溟研究著作。

梁漱溟先生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实干家。他早年说自己绝不参与政治,可后来为了乡建试验、调解国共关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很多时候选择做一位边缘的、外围的在野人士。

正如书名,梁漱溟先生是一位“儒家”,而且可谓是鸿儒、大儒。在思想和行动上,如果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对于三种道路的思考体现了作为儒家卫道者的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之精华,他对“仁”和“理性”的阐释将两千多年前作为超前出世的圣人孔子推崇到了极致,那么当他在农村进行礼乐制度化、团结农民的实验时,他就开始了不遗余力代言农民、以期发展中国的实践者的一生。而在理论思考上就“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阶级”“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等问题与毛泽东这一20世纪中国最首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发生冲突时,梁漱溟先生作为同样是20世纪中国最首要的儒家,似乎显得是无力与被动的,他周折于乡村所作的乡村建设之目标反而被他所不很认同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了——尽管毛和梁逝世后至今中国农民的遭遇让部分人重返邹平去寻求他的思想资源。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乡建的先驱,他是基于中国实际国情和正统儒家精神开展的乡建实验。如果我们无法认定梁漱溟先生在延安窑洞对毛的谈话多大程度上可能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那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和李大钊的《青年与农村》、毛泽东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一样,梁漱溟先生的乡建思想与实践精神一直启发和激励着后来与今天的探索者,这是梁漱溟先生留下的无可置疑的宝贵遗产。他对农民的关怀、对中国前途的深切担忧,以及他行动上某种程度的“落败”,让人感伤落泪;但他又说这一生“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我觉得,晚年的他应该还是相信他最初回答他父亲的那句话吧——“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


本页面收集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大纲,会不定期更新,欢迎大家收藏。

More...


一开始读到作者把小学说成“国家培育人才的工厂”,我以为这又是某个海外中国研究。字里行间是对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剖析,似乎有对中国现行主流教育体制的批判。可是,当我在中文互联网上对本书作者“李书磊”进行检索时,发现现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也叫李书磊(后来任中宣部部长),而此书作者的身世几乎不可查。改在维基上检索,这才发现此副校长就是本书作者,在大大任党校校长时他是副手。这让我颇为惊讶,仔细思考之后又觉得合情合理。所以惊讶,是因为体制内人士居然毫不吝啬地批评和揭露体制问题与症结。所以觉得合理,是因为我党高级干部做调查研究,十分近距离地做考察和分析,这本就是自毛时代以来的优良传统。

令人嗟叹的是,书中所描述的如“问答”式教学法、名人崇拜、思想教育渗透、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此书出版于上世纪末,我推测描写的应该是1998年的情况),在当下依然突出。

书中写到小学“自成一体”,不与村庄发生联系。这使得我想到自己所身处的中国高校——高校是不是亦如此,不与社区发生联系?在国家和社会的二维区分中,高校作为教育机器的一部分,牢牢地依附和从属“国家”,而“悬浮”在社会之上,与社会、尤其是世俗社会,缺乏对话和互动。就算是对口扶贫此类与遥远异乡发生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也被外界理解为是遵从国家威权的一种奉承行为。而当曝出丑闻时,高校基本采取隐性公关和默不作声的方式应对,似乎什么也不说就是最好的。高校就这样悬浮在社会上,与普通社会几乎没有什么有机的、良性的互动。怎么破局?我以为学生应该行动起来。(日后做适当延伸)

书中还分析了乡村现代化,谈到了晏阳初的乡村教育理念和毛泽东对其的效仿。作者对教育工作有些钻研,但谈论起一个主要是经济与文化内涵的议题就显得有些不太恰切。只作适当参考吧。

整体上,这本书算是一本可读性较高的人类学民族志,其写作笔法甚至可以让一些科班出身的民族志作者汗颜。推荐阅读。


原则上不允许离沪旅行,然而,我现在预备讲讲最近这个假期,我是如何在浙江和安徽的山水之间探险的。

More...


之前我尝试了一次飞机托运自行车(我的旅行自行车),写了一个指南 🧭 供大家参考。

More...


如我之前在朋友圈说的,有的时候做决定比坚持更难。做决定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小到决定今天晚上吃拌面还是汤面,大到决定是宣战还是拥抱和平。而坚持可能只是一件咬咬牙的事情,放弃又是另一种决定了。

我初中是在乡下中学读的,乡下学校很乱,学风很差,很多人是没有考上高中的,然后就选择去广东等地打工。以前我会觉得他们是loser,或者他们的境界、社会地位很可能就那样了吧。但是现在,我发觉他们比我早那么多年就面临人生的关键十字路口,是复读还是打工,是追求学业学历还是赚钱讨老婆。

More...